茯苓夹饼的悠久历史

2014-10-14来源 : 互联网

关于茯苓饼的制食法,早在800年前的南宋 《儒门事亲》 中就有记载:“茯苓四两,茯苓夹饼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不过这种蜡煎的饼并不好吃。待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的主张,于是,后来的饼就越来越薄。清朝中期,人们加了甜馅,用两张饼合起来,中间夹以核桃仁、松子仁、瓜子仁等香料和蜂蜜,名曰“封糕”。形状象满月,白似雪,薄如纸,珍美甘香,风味*特。

乾隆时山东孔繁台家制的饼“薄若蝉翼,柔腻绝伦”。还有“秦人制小锡罐装饼30张,叫做‘西饼’”也是很薄的。继而,人们又不满足于其淡而无味,随后便加了用多种果仁、桂花和蜂蜜调制的甜馅,即用两张饼合起来,中间夹馅的茯苓饼。这种茯苓既桂香浓郁,又营养丰富,且有安神益脾等滋补之功。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因此,茯苓饼更加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

慈禧与茯苓饼

慈禧为什么晚年特别爱吃茯苓饼呢?传说北京城外的香山有个法海寺。早年寺内的老茯苓饼方丈素有“老寿星”之称。多少年来到此进香的人,就听说老方丈已九十九岁了。若问他到底多大岁数,他连自己也说不清了。但是老方丈精神特好,每天除了坐禅、练功,就是上山采药。他除了吃松子,便是吃自己亲手烙的不知名的小圆饼儿。

这一年,慈禧在香山行宫养病,眼看自己年纪大了,现在又得了时常犯的心疼病,使她日夜烦忧,生怕自己活不成了。御医看她的病,并没有多大起色。有人劝她向法海寺老方丈求医,也许有好办法。慈禧哪肯放下老佛爷架子!还是叫人用轿子将老方丈抬进了香山行宫。

慈禧还算客气,先让左右善待了客人,老方丈才向太后进献自己亲手制作的圆饼数枚,让她服用。方丈走后,慈禧连吃三枚,便觉精神清爽许多。三天过后,心疼病一扫而光。这时候,她才觉得小圆饼必有奥妙。要不,老方丈为何如此高寿?自己又何以“药”到病除呢?于是在心中盘算着:应该躬身下问,自己亲访老方丈才是。一来略表谢意,二来倘若探个长寿之方,岂不更好?次日清晨,慈禧只带一二随从来到了法海寺。一进庙门,但闻奇香冲鼻而来。她也不让随从声张,径自走向方丈禅房。这才发现老方丈正在烙制自己前日吃过的小圆饼呢。见太后驾临,方丈急忙迎接。慈禧好生慰问一番,方才请教此物底细。老方丈说:“人生在世不求仙,五谷百草保平安。此饼乃是老衲所采茯苓所制,名曰‘茯苓饼’,有养生健身**。”说着说着,他又取来自己采集之物给太后观看。太后连声称赞,并熟记在心。

慈禧回京之后,把御医和御膳房名厨叫来,如此这般一说,限令他们试制“茯苓饼”。时隔不久,精美饼食即奉献于太后面前了。御医研讨后的制作方法,被载入太医院“仙方册”中。御膳房制作“茯苓饼”的名厨也得到了重赏。据一些在慈禧太后身边服侍多年的人回忆说,老佛爷自从经常进食“茯苓饼”后,还真的返老还童了。她不仅很少犯心疼病,而且头发也由白变黑了。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