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20岁,现在仍然是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学院软件专业2007级学生的朱冬,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学生**”,他在大三时创立的IT公司季度创收60万元,个人月收入超2万元。
“我正忙着准备期末考试,下午还要到红旗河沟一家公司洽谈业务,能不能换个时间?”面对记者的采访要求,这个既是学生又是**的大男孩连喊没时间。经过记者一番努力,*后朱冬同意在到江北谈业务之前挤出半小时的时间接受采访。
边上学边创业刚一落座,朱冬就聊起了全委会《决定》中的十件民生“大事”,“**从启动资金、税收等方面支持微型企业发展,而且把政策写进了《决定》,这对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如果在我大一创业时就碰到这样的好政策,今天公司的发展规模可能还要大。”
朱冬是电脑发烧友,他初一开始学电脑,初二开始学编程,而且大学学的也是软件专业。
大一时,朱冬和4位同学向家里借了5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校内创立了“依颂”电子商务工作室,朱冬任负责人。虽然成立工作室,可是他们没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办公室就设在寝室,而工作设备就是自己的电脑。
订单纷至沓来依托这个工作室,他们不仅在淘宝上开网店,还开发了一套**的电子商城支持软件。
“创业并非是一帆风顺,网店一直都在亏损,一次进了18000元的服装,结果没有卖出几套。”*后,迫于无奈他们将自己开发的“电子商城”软件的源代码,以25万元的价格卖给北京的一家公司。除去父母借款和日常成本外,同学们每人小*一笔,挖到了自己创业生涯的**桶金。
虽然初次创业不成功,但是朱冬没有气馁。
通过两年经验的积累,大三时朱冬创立了“七腾”公司,新公司主打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