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可是原本偏僻贫穷的通州区马驹桥镇小周易村,却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让村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这和村书记王茂喜的努力分不开。
小周易村是一个不足300人的小村。十几年前,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很差,富余劳动力多,是通州区**挂名帮扶的贫困村。1996年,在外做化工厂和批发站生意的王茂喜回了村,当选为村书记。“接手村书记时,我心里真的没底儿。一是自己没经验,二是村集体底子太薄。”王茂喜坦言,他是顶着*大压力回村的。可是,在他的带领下,十多年后,这个昔日的落后村如今成了闻名十里八乡的富裕村。
王茂喜*先做了两件事:立规矩和还外债。“村子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民心散。”王茂喜说,他找到的“药方”是村务公正透明。为此村里制定了决策、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执行。以前是群众不信任村干部,村干部也没心思干事。制度落实后,干群矛盾消除了,民心齐了。全村齐心协力发展经济,不到一年时间,村里欠下的水电费、农机租金等债务都相继清偿。
初战告捷的王茂喜尝到了甜头,信心更足了。“村里闲置房屋很多,如何才能把这些沉睡的资产经营起来呢。”王茂喜想到了招商引资。很快,村里确定了以二产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兴村理念,启动小周易工业园区规划和招商引资工作。
招商引资谈何容易?“起初,找**帮忙、找企业磨嘴皮子,用了各种办法才央求来一家企业。”王茂喜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家企业是如何进村的。要吸引更多企业进村,必须在环境建设和软件服务上下工夫。“有一次下大雨,村里的排水管道不通畅,企业的院子里出现了积水。我得知情***********领村两委成员冒着大雨去修排水管道。”王茂喜说,对于引进的企业,为给他们**良好的生产环境,增强对他们的吸引力,村里每年都投入集体收入的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想方设法为入驻企业提供方便,让入驻企业安心。
“今年村民人均分红1万多元,此外还有**********。”王茂喜说,招商引资增强集体经济后,村里又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让村民分享到发展成果。**********家庭免费发放一定量的米面油及副食补贴、保险补助等;女满55周岁以上、男满60周岁以上的村民,每月可领取500元退休金;村民按医保报销完医疗费之后,凭报销凭据还能在村集体报销部分医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