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用黄米或江米面加各种辅料蒸制而成。年糕*创始于清光绪初年,种类有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芸豆糕、糖卷果、糖耳朵、年糕、山药卷、黄米面炸糕、茶菜、栗子糕、白荞面扒糕等 ,在牛街的小吃中占了**重要的地位。
70多岁的老人精神很好,他说小吃刚刚开张的时候他每天都来,现在已经开始上轨道了,他就会隔天来一次。“现在的条件好了,小吃协会组织大家在这么有北京味道的地方把传统小吃做起来,是件好事情。”年糕*创始于清光绪初年,*老已经是第三代传人了。“过去,像我们家这种小吃根本就不可能有门面。家里没*,到了能写会算的年龄就要出去**养家。那时候,我就推着小车在胡同里叫卖,经常从牛街一直走到石景山。不过,那会儿人们都缺口儿,常常眼巴巴地盼着我推着车来。现在的小吃丰富多了,但是还有很多顾客专门爱吃我家的年糕。”
80年代,退休的*老在牛街开了**家“年糕*”的店面,成为牛街个体户卖年糕的**人。一轮拆迁过后,他的店歇业了;之后,他的店又几经波折,进入了九门小吃。“我每次去都和他们反映,那里的操作间不够大,石头碾子放不进去,这会影响年糕的口味。”老人很认真,对于些许的瑕疵也是不能容忍的。“马上我就要应小吃协会的邀请到前门去开店了,新店足够大的操作间会让大家吃到口味更好的年糕。”*老的年糕能够让大家认可,不仅因为他对于传统的坚持,而且在于他对新品的重视。刚刚开店的时候,他就找了很多从前一起做年糕的老师傅,把断档多年的几种特色年糕做了出来,于是,年糕*便有了*一无二的年糕系列。
同时,老人也有自己的困惑。年糕*传到他这里是第三代,他的儿子是第四代,儿子是有工作的,不能把一颗心都扑在年糕上,但也把这项手艺继承了下去。可到了孙子这一代就让*老犯愁了,大学生孙子不甘心卖年糕,“这手艺往下传有点困难呀!”老人的声音里透着深深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