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顺景为何会从特斯拉离职

2015-01-06来源 : 互联网

在2013年11月一次与美国总部的例会上,郑顺景的新任****副总裁Jerome Guillen告诉郑顺景:一位叫Veronica Wu(吴碧瑄)的女士即将出任Tesla**副总裁和“中国区负责人”,今后郑顺景向吴碧瑄汇报工作,而吴向Jerome Guillen直接汇报工作。

这就让郑顺景今后在汇报关系上与Jerome Guillen隔了一层,也意味着吴碧瑄取代了郑顺景成了Tesla在中国的*高业务负责人——“**副总裁”的虚衔尽管并无实际意义,但按跨国公司在华的通常惯例,这个头衔是**直接向美国总部汇报和被授予更多*立权限的勋章。

随后不久,郑顺景就提出了辞职,对于当时郑顺景的就职,其实很多人并不看好。

郑顺景是一个传统汽车业烙印很深的**人才,而Tesla本就是个**的汽车品牌,是破坏了“旧世界”之游戏规则的企业。除了特定汽车相关的小版块(如相关机械等),其他方面的负责人甚至可以没有传统汽车从业经验,包括**Musk先生。

纵观郑顺景之履历,丰田、雷克萨斯、沃尔沃、保时捷、雷诺、现代、布嘉迪到宾利,看似经验是很丰富的,但其实他在2008年时候才真正站上宾利中国的**岗位。另外,大家也知道宾利中国在大陆主要就几件事,卖车、售后服务维修、办品牌**活动等等。而重中之重,其实是销售。

但是从郑顺景负责大陆业务起,大陆的富商客观上的增长**,造成宾利中国市场欣欣向荣,一直到近年已经成为**第三,这里面到底几成功力是得益于销售团队的**,这也有待商榷。

而我们再看Tesla入华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1、首先作为个新晋汽车企业,需要平衡政府关系,作为电动车,争取到政府对电动车补贴,2、还有各地方政府在牌照方面的政策照顾。(至今未有进展)

3、平衡央企和地方诸多复杂关系,想方设法建立自己的充电网络。(至今未有进展)

4、为日后在华建设工厂打前站,铺路。(至今未有进展)

5、在北上广迅速开第一家店,以达**营销之目的。(仅北京,其他城市未有进展)

6、协调中文版汽车操作系统的汉化及优化。(不知进度如何,没有试车报告)

这几件大事,郑顺景做起来可能会力不从心,因为他并不具备这样的经验。尤其是第一第二条。现在北京和上海牌照问题之棘手,是在其他世界大市场遇不到的,而电动车在牌照方面的照顾优惠,个人认为意义也远超金额补贴。但是,这一年来,并没有进展。

另外,充电站及充电桩的方案等等,也没有太大的进展。这些事务的对手方可能是地方诸侯,可能是央企,可能是电老大,油老大等等,郑顺景作为一个香港来大陆十年左右的奢侈汽车人才,可能做起来也比较吃力。再另外,骨子里Tesla其实并不希望自己是类似宾利那种定位的品牌,而是*终想走入千家万户的,对于之前管理顶级奢侈汽车的郑顺景来说,可能也并不合适。

这就类似,假设是20xx年,苹果手机入华,让前Vertu大陆区总经理做苹果手机事业总经理。怎么看都觉得不妥。

特斯拉会提前让电动汽车时代到来

当一个产业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候,会逼着你去做变化。你不变就得变,要么死,要么变。

特斯拉就是这样一个角色,现在是零星的电动跑车,作为那些曾经被业界看作标杆的大佬们,如果不傻,笔者猜现在肯定会在电动研发技术上加大砝码。逼着你去创新去研发,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当大家都在奋力研发新技术,历史的车轮将会加速碾过那些不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东西,这是残酷的,同样也是辉煌的一笔,倘若它现在仍然无动于衷,一旦有人抢占先机,再想翻盘你加双倍砝码都不一定能扳回,因为此时天平的力矩已不在中央。

我们不想看到一个巨人的倒下,就像诺基亚,笔者想诺基亚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败的那么惨我们也更是没想到它会那么快倒下。可是事实上他就是倒下了。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永远,如果非要有一个,那就是永远在变,变则通,通则达。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