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件与内容的软肋
小米*强的是在硬件,但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而非手机厂商(雷军语),这不是小米的目标。小米希望打造的一定是一个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内容的生态体系。但是相比小米的硬件,小米在软件和内容上还需要加强。
小米在软件上的希望是在MIUI上,目前有7000万用户,并在8月发布了新的MIUI6。小米希望用MIUI实现手机、电视、平板等硬件设备的打 通,构建起一个“硬件+软件+内容”的小米帝国。在MIUI6中,小米强化了自己的云服务,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这是小米*大的梦想,就像苹果用iOS连通 自己的所有设备、谷歌用安卓构建自己的帝国一样,小米也梦想用MIUI系统实现同样的梦想。不过,目前这个梦想刚刚起航,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二、用户参与模式的利与弊
黎万强写了一本书叫做《参与感》,将小米的成功归结于用户的参与,这也是小米的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不过,这种用户参与模式也是有利有弊。利已经比较 多了,就**多说。可能的弊是,小米的用户参与模式更多的是发现并迎合用户的需求,那么如果用户没有需求,小米如何发现并**用户的需求?
在这一点上,乔布斯是真牛,因为他是**用户需求,走在用户的前面,而不是被动的满足用户需求。所以小米模式的*大问题是,如果遇到**性创新,可能会突然死亡,因为如果**性创新一旦出现,小米面临的将**是一个维度的竞争,这一点需要小米警惕。
三、从米粉到大众需提防负口碑效应
小米*大的成功在于粉丝经济,在于小米将自己定位于“为发烧而生”,然后借助那些发烧友粉丝实现口碑传播。但是随着小米的成功,其用户已经远远超出了发烧友的小众人群,变成大众用户。这个时候,大众用户的需求和发烧友的需求将有很大的不同。
口碑效应也是分正负的,就像谁能载舟也能覆舟。正的口碑效应可以带来滚雪球的正面传播效应,但是随着用户群的复杂化,用着不爽的用户很有可能带来负面的口碑效应,也会带来滚雪球的负面传播效应。小米需要注意用户群的变化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口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