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怀旧热潮兴起,京郊农村纷纷兴建村史馆,收集村中老物件进行展览。然而,村史馆建得多了,除了*初开馆时会吸引一些或怀旧的老人或探奇的年轻人前往参观,在日常运营中,往往门庭冷落。平谷区黄松峪乡黑豆峪村在修建村史陈列馆时,打破陈列旧例,在馆内原比例复原老村宅,将村里的老生活场景生动地还原出来,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昨天,记者来到黑豆峪村村史陈列馆,馆内*吸引人的,是一座老村宅。村宅垒石做底墙,上半部灰砖灰瓦,窗框用细木棍支起,屋檐下吊挂着耙子、锄头、竹篮等,甚至还“筑”着一个惟妙惟肖的燕巢。时值正月,木门上贴着斗大的“福”字和春联,窗户上贴着红彤彤的窗花。推开木质的宅门,右手就是一座大柴灶,屋内房间一明两暗,黄土涂墙、白纸糊顶,右侧屋内的土炕上摆放着老纺车,左侧屋内土炕上摆放着炕桌,炕桌上还有农村惯用的粗瓷大碗。
5岁的小龙和8岁的小伟好奇地爬上铺着草席的土炕,听村里老人讲起了老村宅中的生活。
“这是**按照村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常见的老宅子的样子修建的,摆放的物件是从村民家中征集来的老物件,都是村里人曾经用过几十年的。”黄松峪乡**工作人员张贺雷告诉记者,2013年,该乡为打造“文化黄松峪”品牌,选中该乡的民俗旅游村黑豆峪村,修建村史陈列馆。
“原来建村史馆,都是把老物件征集来后,修整一下,摆好就完了,顶多给每个老物件配上用途说明,或是配上一张当年使用这种物件干活时的照片。” 张贺雷说,在筹办村史陈列馆期间,乡**和村委会人员到周边一些建有村史馆的村去取经,却发现,这些仅仅有陈列功能的村史馆大多很少有人惠顾,变成了“摆设儿”。乡**与村委会经过协商,选中了*能集中体现村中老生活的村宅,在村史陈列馆里搭起村舍、复原老生活场景,让陈列馆变成可供游客亲身体验村中老生活的体验馆。
如今,这座建有“老宅子”的村史馆,成了黑豆峪村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