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年轻人的创业故事

2015-05-07来源 : 互联网

林张二人是小学同学,近20年的友谊是联合创业的基础。不过这不是*重要的,不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才是二人点燃创业**的*种。

林茂本科读的市场营销,然后去香港念了中国文化专业的研究生。张正杨则更另类一点,高中毕业后直接去美国念数学专业,还拿到了特许另类投资分析师头衔和特许金融风险管理师头衔。学成之后,两个人短暂的职场生涯很类似,都是在上海的咨询公司工作。为这些企业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两人也大开眼界。关于创业的缘由两个人都记不太清,都认为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

接下来就进入到创业前的筹备时期。这个阶段是找项目,上海的工作经历让两人把*初的方向放在项目移植上,把一些在上海已经成功的模式复制到重庆。两人考察了一些时尚连锁餐饮,后来发现原材料种类较多,而控制难度对初入者来说较大。然后又考察了一家连锁米线餐饮品牌,看上去门槛不高,但仔细考察下来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讨论到*后,创业的切入点落在现榨果汁上。

先从大趋势入手,现在消费者健康理念加强,对现榨果汁的需求在提升。再看数据,美国果汁类产品的人均消费量是中国的40倍。*后看行业现状,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强势品牌。“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蓝海市场。”两个人都搞过咨询服务,对选项目还是有一定信心。

2013年底,选址在洪崖洞的王见木窄饮品店开业了。装修花了10多万,每季度房租3万,加上进货和人员工资,启动资金很快花得差不多了。

但出乎两人意料的是,收入增长缓慢。从2013年12月开业,到2014年2月,账上*惨的时候只有几百元。现金流就快断了,虽然两人都没有给自己发工资,但是下一个季度的房租是无论如何都交不出来了。

由于是**次创业,所以发现实际操作和理论还是有很多差距。实际上从想法到*后落地,是有一个妥协的过程。比如实体店要有流水,对地段的考量是**位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后选了一个不太理想的地方。而自己设想好的很多东西,都在不断打折扣,自己告诉自己说这个差不多就行了,那个差不多就行了,*后一大堆差不多加起来,就变成一个很糟糕的结果。

以往工作的经验都是来自一些成熟公司,当把这些经验用在创业的时候,就变成眼睛望着天上,对现实中资源的把控能力还是较弱。

发200封邮件,终于找到投资人

没有现金流,也没有什么生意。两个人每天坐在冷清的店里想出路。

*开始想到的办法是众筹。把股份分成50份,招募50个股东,股东不仅带来资金,他们想的是如果每个股东再带两个客户,就有100个初始客户积累。后来在朋友圈里咨询了半天,发现大家都是想投点钱当翘脚老板,这种融资除了带来资金,带不来客户,钱花完了也是没戏。

怎么找到稳定客户群,成为让两个人绞尽脑汁的事情。后来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20个朋友,免费赠饮了一周的现榨果汁。没有更多的钱可以用了,林茂和张正杨自己担任物流小哥,买不起保温箱,就用自己的电脑背包,塞进一些冰袋,开始到cbd商圈的写字楼送货。

这让两个人误打误撞的进入了一个空白市场,很快就积累了100多个订单客户。

而他们开发出的模式是*低一周起送,一般来说客户都是办理300多元的月卡。这意味着他们是先收款再生产,而用一个月来消化订单,也不会产生库存。两个人突然意识到这也许是一条出路。

不过时间不等人,这一部分客户带来的收入还是无法让他们交出下一个季度的房租,必须找到投资人。

这时,工作经验发挥了作用。他俩花了半个月时间制作商业计划书,并且在短时间里发给全国200多个风险投资机构。这一招居然发挥了作用,这200多封邮件换来了20多个来电。经过一番比较,他们*后选择了英飞尼迪集团。

从见面到资金到账,一共只花了一周时间。而张正杨转述对方初次见面后,决定投资时说的一句话:“这两个小伙子眼睛里有光。”

当然,资本肯定不是看眼睛,风险投资机构看中他们,主要还是认可两个创始人。而他们选中了将现榨果汁从传统的线下转为外卖模式,迎合了资本追捧o2o(线上到线下)市场的风潮。

现在来反思,做实体店还是以地段为王,但好地段的成本已经被推得很高,根本不是初创者能够玩得起的。而这个果汁产品,对仓储和物流提出一个较高门槛,这同时也是初创者面临的资金门槛。要知道我们当初做到100个外卖客户时,仓库就5平方米,怎么玩?

*终吸引投资机构的,应该是我们拿出了*真实的消费数据。我们交给英飞尼迪的商业计划书里包含了120个真实客户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这不仅仅是一个诚信的问题,同时构筑起了我们*初的模型建立基础。

当然,风投选择项目很大程度上是选人,他们看中我们两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履历表。要知道我们做的商业计划书估计是他们收到过的*规范的一份。

调整商业模式,年收入将过千万

英飞尼迪前后两笔共400万元的投资,确定了王见木窄的估值达到1600万元。

这个估值如何构成,两人分享了他们现在的收入结构。在接受投资一年后,其业务板块分为实体形象店、果汁配送和排毒套餐产品。在未来规划里,*后一块排毒套餐将成为其主要业务,达到约六成的收入比例。而果汁配送将达到四成左右。形象店主要用于口碑和实力展示。

而目前果汁配送支撑起了整个商业模式的主要收入,现在活跃客户达到1000多个,每月收入30万元。张正杨估计,今年年末的时候,全年收入将达到1000万元,将远远超出投资机构对其的要求。

这种发展速度显然建立在资金充沛的基础之上,但林张二人认为*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o2o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cbd写字楼里的白领。

目前有不少线上和线下的商户在争夺这个群体。白领客户有消费力,更重要的是他们集中程度高,o2o的*大成本实际上是配送,集中程度越高的区域,单个配送成本就越低。

现在王见木窄是自建物流体系,20个送货小哥已经支撑起7个cbd商圈的1000多名客户。而按照张正杨自己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这20名小哥其实可以服务超过5000名客户,这就是这个o2o企业的*大价值,找到*密集的区域,提供蓝海产品。

而林茂认为,cbd区域降低了传播难度,通过商家合作和试饮模式,王见木窄把每一个用户当做一次再传播机会,“你想每个月我们会送货上门20次,不谈粘性,就从媒体属性上来说,会有多少影响周围潜在客户的机会?”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