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鱼龙混杂:谁都能进场折腾

2015-09-24来源 : 互联网

当下无论是罗永浩英语教师,还是相声演员王自健,李阳英语、格力空调手机,崔健蓝色骨头,都争先恐后地推出手机,现在在中国,似乎做手机已经**无门槛,是谁都能做手机,那么为什么在中国谁都能做手机呢?

历史上到底是哪帮家伙在做手机?

*先我们先要从手机通讯的基础**移动通信系统(即GSM)了解起,因为有了GSM才会有作为载体的手机出现。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缩写,由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制订的一个数字移动通信标准。1991年欧洲开通了**个GSM系统,移动运营者为该系统设计和注册了满足市场要求的商标,将GSM更名为“**移动通信系统”(GSM)。虽然GSM作为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但它的研发初衷就是让**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拥有一部手机就能走遍**。GSM也是国内**移动业务品牌—“**通”这一名称的本源。

当你**了一项**牛逼的技术时,你是选择自己独享还是选择分享呢?我想大多数人是拒绝分享的,GSM的**者亦如此,他们拥有**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理所当然他们自己先来做手机,爱立信,摩托罗拉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们就是GSM技术的拥有者,他们自己做手机,他们自己设计手机,定义手机的功能,参与所有的环节,包括主要芯片,如基带、射频等核心通信器件都是自己设计生产,其他的如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软件、模具,供应链管理,生产加工,无线网络测试等环节也都是在自己的体系中完成,这是一个庞大的垂直体系,为了推出一款手机,你必须拥有大部分的技术和生产供货体系、销售、售后体系。因此完成一款手机一般需要1年到2年的时间,并且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然而在当时作为几个拥有无比牛逼技术者之一时,虽然消耗了巨大人力物力,但也是不亦乐乎,毕竟只有几个人在吃这一块大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人力物力消耗,以及需要参与全部环节所带来的巨大负重和低效率,使得他们不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不得不进行调整,调整办法是把核心的的业务保留,将其他业务外包给第三方,随后终端部门组合第三方资源,完整手机的组装,随后推向市场,值得一说的是,之后的几大手机品牌厂商Nokia、Samsung,Apple等都没有自己的手机基带芯片。

那么具体到国内,当初是哪些人在做手机呢?

上世纪90年代,是由政府制定,由国家保护和垄断,但后来因为品牌保护政策造成很多问题,不得不取消。由于手机是个高利润市场,国家控制权的下放,也造成很多民营手机厂商和洋品牌挺进这个市场,出名的有当时的波导和夏新,他们基本从国外,或者大规模从外资通信企业挖人等手段获取了所需的技术和人才,把手机设计方案卖给国有品牌公司。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