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可以推动创新吗

2014-12-02来源 : 互联网

1976年,约翰•博格尔(John Bogle)通过自己新成立的公司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推出了**只指数基金,这个想法源于他在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读大四时的毕业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指出,平均算来,职业基金经理的业绩未能****的收益率。(这篇写于1950年的论文为他赢得了A+的成绩。)持批评态度的人讽之为“博格尔的愚蠢念头”(Bogle's folly)。

被模仿*多的战术是西海岸进攻体系,这种战术是由辛辛那提猛虎队*创的。所以,即使是一个短暂的优势也都值得去追求。

一开始,华尔街的**人士都对这只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基金持嘲讽态度。谁会满足于只达到市场平均水平呢?但是,事实很快证明这些批评者都错了。先锋集团呈现出了**性增长,如今它已成为美国*大的共同基金公司,博格尔的理念也被竞争对手广为模仿。直至*近,各企业仍可随意模仿竞争对手的金融创新,其结果是,如今指数基金成为了华尔街一项规模庞大的业务。

当今的普遍观点是,抄袭不利于创新。其思路为,如果任由大家去抄袭新**,就没有人愿意先去搞**了。抄袭者对新创意的构思没有任何贡献,却从中攫取了大部分利益。这就是设置**和版权背后的原因:抄袭会扼杀创新的动力。

除非……它不会造成这种后果。有许多创意产业,比如说金融业,缺乏**抄袭的保护措施(或者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这样)。仔细观察这些行业,你会发现即使他人能够随意抄袭,它们还是出现了很多创新。有不少成功的行业,尽管抄袭现象很普遍,它们还是继续存活了下来。实际上,有些行业甚至因为对抄袭持开放态度而得到了繁荣发展。

让我们看看“仿制”堪称其代名词的时装业。Faviana是纽约的一家时装公司,它在其网站上明确阐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该公司常常满怀兴致地仿造**设计师的作品,出产其称为“价格实惠的炫目装束”。正如该公司*席执行长奥米德•莫拉迪(Omid Moradi)在网站上所言:“无论是哪个大型颁奖礼,电视直播结束十分钟后,Faviana的设计团队就已经在着手设计我们*新款的‘仿名人款礼服’。”

Faviana并不是唯一一家这么做的企业。逛逛时装品牌Forever 21专卖店、或者看看时尚杂志,你就会知道这个行业满是仿制品。这些抄袭行为也完全是合法的,因为版权法并不涵盖服装设计这方面。然而,抄袭完全没有扼杀创新和摧毁市场,时装业反而是一直在蓬勃发展。

我们不禁会想,那怎么可能呢?这是因为抄袭加快了流行周期,使过时的设计被扔进历史的垃圾箱中(也可能只是被掸掸灰过了一段时间又重新推出),从而使那些注重时尚的人去搜寻更新的潮流。潮流是当代时尚的基础,抄袭的合法性使时尚得以形成和传播。时装业──以及金融业──的情况表明,有时候共享一个创意比独自占有更具价值。

抄袭甚至还可以起到宣传作用。当某项创新被抄袭时,会有更多人看到并体验到它,这有助于制造“流行”──即某个事物有品位,特别值得大家拥有。此外,仿制品也可能成为原版的试验品。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在2009年展开的一项研究发现,许多购买仿制手袋的女士很快就会升级为购买真品。仿制品成为了一种以后入手更货真价实的(或者说至少更昂贵的)真品的“诱导性毒品”。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