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博物馆于2003年5月正式成立,隶属海淀区文化委员会,2005年8月起隶属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是一座新建的地志性综合博物馆。
海淀博物馆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它以保护各类历史文物,弘扬本地区历史文化,加强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致力于保护本地区出土和收集的文物,同时开展文物的科学保护和学术研究工作,并通过举办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等方式,向国内外公众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介绍海淀区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同时,还将不定期地举办国内外各类艺术展览,以满足海淀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海淀博物馆的藏品绝大部分均出土于海淀区范围内,并有墓志一并出土,使藏品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如1991年海淀区八里庄地区发现的唐代王公淑夫妇合葬墓,出土了一幅牡丹芦雁图壁画,此幅有墓志一并出土的花鸟题材壁画对我国古代绘画的研究具有**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1987年海淀区金山地区一座金墓出土的钧窑胆式瓶和钧窑月白釉洗,被认定为金代初期钧瓷的标准器。而当时的钧窑窑址主要位于今河南省境内,在当时就是极为珍贵的瓷器名品,它在海淀区出土说明这里很可能是历史上中原与北方地区往来的通道。与之同一时代的其他馆藏品的大量出土也进一步验证了海淀区在当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