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命周期与组织架构

2015-01-05来源 : 互联网

伊查克·爱迪思(IchakAdizes)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发展大致有创业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企业,其组织形态、关注点、管理方式等都会有所不同,对产品的需求侧**可能也会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创业期的企业,企业规模较小,处于客户积累阶段,企业文化尚未成型,较为关注引流;而成熟期的企业,客户资源相对稳定,可能已有一定的规模,内部管理需求增长。在思考调研结果对产品的参考价值时,我们需要把这些联系起来考虑。

当企业有一定规模之后,会通过组织架构来进行专业分工。不同部门之间,业务和服务范围是*立的,但同时又有紧密合作。因此,企业产品既要考虑部门权限的设定,又要考虑部门间、员工间的交叉。例如针对广告印刷公司(组织架构大致如下图),我们需要考虑与产品相关的业务流程上的传递,从咨询-接单-设计-生产-结算-出货,同一个客户需要联系企业内不同部门的人员。另外,从管理者角度,为**企业的总体利益,我们还需要考虑统一管理的问题,如考虑员工的请假、转岗、离职等特殊情况下与产品相关的问题处理。

企业产品使用角色多样性

不同于个人产品的用户单一性,对于企业产品,每家企业的使用者可能是多个且角色多样。在一个企业中,企业产品它所需要面向的使用对象可能从普通员工到企业高层,覆盖业务部门、技术部门、行政人事部门等等。每个人基于工作的使用场景不一样,对产品的需求可能也大相径庭。比如在客户管理方面,销售人员因业绩影响不会和他人共享客户资源,而客服人员需要共享所有客户。另外,由于企业本身的差异,即使是同一行业、同一类型的企业、同一名称的角色,工作内容可能也有不同,对产品的使用和需求可能也就有所差异,比如同样称作客服,有的只负责售前咨询,有的还负责跟进售后质量。因此,在调研中,这个用户在企业中是什么角色、是什么岗位的、具体工作中要做些什么,也是我们需要收集的信息。

撇开具体的业务,**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是在各个企业中都有的两类角色。他们有着不同的关注点,我们需要区分对待。管理者有时并非为产品的直接使用者,作为利益相关者,他们通常都是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他们更关注产品是否能给公司业务带来帮助,是否能有效管理客户,是否能协助进行内部管理等。普通员工可能更关注产品的具体使用,有没有使用更便捷了,有没有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手头上的工作,有没有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因此,在企业用研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调研目的,来调研不同的对象。当我们的调研目的是为产品大方向和产品需求的决策提供参考时,我们应该调研对企业总体情况了如指掌且有关键决策权的管理者;当我们的调研目的是了解产品具体的可用性问题时,我们应该把调研对象转向实际使用产品的普通员工。当然,这里说的并非是**的,也并不是说在一次调研中要**将这两类割裂开。管理者有时也是产品的实际使用者,普通员工可能对产品也有自己*到的见解,具体要视调研背景和目的而定。通常一次调研中,我们既会关注管理者,也会关注普通员工,调研时把握好各自的**就好。

在我们以往的调研经验中,管理者对互联网***的关注程度会影响到他对产品的理解和总体评价,员工的年龄、学历、互联网经验等会影响到对产品的实际使用,这就和我们在个人产品的用户研究中关注的差不多了。

另外,有些企业产品本身需要有管理员,来分配产品使用权限等。这里的管理员有时不一定是有决策权的管理者,产品管理员对产品的使用和其余普通员工又有所不同,用研时也需要注意区分。

企业与合作伙伴、与客户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赢利。对于一款沟通类的企业产品而言,企业的合作伙伴或客户在另一侧使用产品时的体验,也会大大影响到企业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因此,对产品另一侧的使用者的调研,也是我们企业用研的一个方向。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