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种土著鱼只能书上见面

2014-11-24来源 : 互联网

据市农业部门*新调查,眼下生活在北京及其邻近地区的原生野生鱼类,与历史记录相比,从85种变成了43种,少了将近一半。原本成群畅游北京河湖的黑鳍鳈、宽鳍鱲、马口鱼、多鳞铲颌鱼、细鳞鲑、中华多刺鱼,时下已凤毛麟角;而东方薄鳅、黄线薄鳅、尖头高原鳅、潘氏鳅鮀等42种,恐怕只能在教科书上见面了。

数字触目惊心,挽救刻不容缓。对现有保护区缺陷调查堵漏,筹建更严格的新保护区,外省引种繁育、市内增殖放流……一系列措施正紧锣密鼓展开。

土著鱼减一半

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加,应是导致北京地区原生野生鱼类减少的*基本原因。市农业**说,这与世界上其他大城市面临的处境如出一辙。

资料显示,本市建成区发展速度是惊人的。2008年,建成区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大概是1978年的4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建成区扩张速度更为明显,以每年平均8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

伴随建成区迅速扩张的,是区域内自然、半自然水域面积急剧减小,野生鱼类栖息地大量丧失。**介绍说,归纳历史记录,北京及其邻近地区分布过的鱼类总共有93种;除去引入的品种,自然分布于该地区的原生野生鱼类,也就是土著品种有85种。而目前,本市区域内自然、半自然水体中,还可以见到的野生鱼类共计有49种,其中原生野生鱼类为43种。与历史记录相比,原生野生鱼类的消失率接近50%。

**解释说,除去城市扩张,自然环境持续干旱、兴修水利、原有水域环境的改变、过度捕捞等,都是引起土著鱼类物种多样性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

保护区列为禁渔区

保护土著鱼的措施其实久已有之。早在1996年,本市就在怀柔的怀沙河——怀九河及房山区的拒马河,建立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在当时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时过境迁,目前它们的保护状况是否依旧有力?水生野生动物**对此也做了专门的调查。

调查发现,随着京郊旅游业的发展,加之这两个保护区都不是封闭式的,因此保护管理上存在很大难点。

怀沙河——怀九河保护区内多村镇,人口密度大,区内生产生活都要与河水发生密切关系。拒马河保护区则与**旅游景点——十渡风景区基本叠合,甚至保护区的核心区也是*核心的旅游景区。游客高峰时段,景区内道路车辆拥堵也是常事。水生生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在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困难重重,保护资源环境的作用因此十分有限。

就在今年夏天,市渔政部门还在怀沙河——怀九河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发现有人违法电击鱼,收获的鱼儿正是三种已经濒危的土著鱼——黑鳍鳈、宽鳍鱲、马口鱼。

类似的情况在拒马河一带也时有发生。渔政部门此前的调查显示,当地的招牌菜——贴饼子熬小鱼,主料就是东方薄鳅、黄线薄鳅和多鳞铲颌鱼等**土著鱼。目前这些鱼儿在全市都已凤毛麟角。

**据此建议,将已有的两个市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列为长年禁渔区,在此期间和河流区段内严禁一切渔业生产活动,包括垂钓活动,以便**野生鱼类有一个自然生产补充资源的时机。

此外,还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或地区,建立宣教基地的经验,在科学引导旅游的同时,依托当地原有野生鱼类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具有保护意识的活动,并可由地方组织培训一批具有一定野生动植物专业知识的导游队伍,向生态旅游发展。

给鱼儿安新家

不止于亡羊补牢,本市还在加紧建设新的管理更严格的野生水生生物保护区,位置就在上风上水的延庆白河流域。

白河是本市重要饮用水源地。**实地调查发现,这里河流水质相对较好,还保持有较高的原生野生鱼类多样性,具备建设高水平***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条件。**还建议扩大保护范围,可将潮河、白河一部分河段以及密云水库纳入保护区的范围。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春光特别解释说,白河水域是处于天然状态的典型山涧溪流水生生态环境,刚好能为细鳞鱼等****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为细鳞鱼造安乐窝的工作,先期已在延庆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主持细鳞鱼人工繁殖技术的陈春山研究员告诉记者,这种鱼是我国极为珍贵的陆封冷水性鲑科鱼类。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在潮白河水系内经常捕获。因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广遭捕捞,生存环境变差,30多年前开始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现已成为濒危物种。农业部已将其列为我国重要的**水生动物进行放流,本市则把它列为首要恢复的地方物种。

3年前,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就开始了对细鳞鱼的引进、繁育和驯化。陈春山到细鳞鱼原产地辽宁、吉林,与当地科研人员合作,研发异地人工繁殖技术,并将亲鱼和苗种引进本市。

今年春,延庆县玉渡山基地进行了细鳞鱼人工催产,产卵约5万粒。“这表明细鳞鱼在北京的人工繁殖技术已经成熟。”陈春山说。

成功孵化出的细鳞鱼苗,经中科院动物所基因鉴定,与北京地区曾经存在的土著细鳞鱼系同一种群,适合在北京地区进行放流。放流的地点就选在了延庆白河流域。

**鱼苗连续放流

从2011年起,实验室中的小细鳞鱼开始尝试性地放入本市的河流湖泊。**反复勘测后,放流点除延庆的白河,又增加了密云县的安达木。到去年,总共放了8万余尾细鳞鲑;而今年首次实现大规模放流,总量达10万尾。

“可对于恢复细鳞鲑物种,这刚刚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按照生物学规律,一般要连续放流10年,才会让一个濒危鱼种起死回生。”市农业局水产处相关负责人张久成说,今后,本市每年还要增加细鳞鱼的放流量,在尽可能多的河湖中为它们找到家。

放完细鳞鱼,陈春山还要带领科研人员跟踪调查。“希望能看到这些人工繁殖的细鳞鱼,在咱北京的河水里自然繁殖,因为只有这样,这些濒危的小鱼儿才算有了救。”陈春山说。

除去细鳞鱼,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又成功实现了人工繁殖多鳞铲颌鱼。经过几年的观察,活蹦乱跳的鱼儿完全能够适应北京的环境,正在挑选适当时机,将其投放回“家乡”——拒马河。

为**放流效果,市渔政部门在相关流域开始了广泛宣传。工作人员介绍说,去年,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发布,包括细鳞鲑、多鳞铲颌鱼、中华多刺鱼、马口鱼、赤眼鳟等在内的17种**鱼类位列其中,随意捕捞、食用,乃至饲养,都属非法行为。“它们就是咱北京水里的‘大熊猫’。”工作人员这样比喻道。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