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高手在北京民间

2015-01-26来源 : 互联网

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当天,北京市丰台区文化馆举办民间手艺展。展厅内人头攒动,大厅靠墙摆放一圈展台,展示的作品有烫画、泥塑、剪纸、*绘葫芦、风筝、脸谱、莲花灯和虫雕羽丝雕。艺人们坐在展台后边,耐心地向参观者介绍自家作品。本次的展览非常有特色,不仅参展的项目都具有浓郁老北京文化色彩,而且*特别的是这些手艺人大多是“业余的”。在他们中间,很多人有自己的事业,业余时间因为爱好开始研究民间艺术,也有退休之后来发展自己爱好的老年艺人。

吴德寅手中的北京市井生活

吴德寅的老北京泥塑

“来了,您哪!”走进吴德寅的“泥水坊”个人泥塑工作室,他随即吆喝了一声,之后他还即兴喊了几声叫卖声,“卖!……大小金鱼……喽!”“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臭豆腐”。

原来吴德寅不但是个捏泥人儿的手艺人,也是北京曲艺家协会的会员,家住北京丰台区的他常跑去北京人艺看演出,喜爱说快板、相声,还外出表演。捏泥人儿并不是为了谋生和**,他的泥塑作品从不出售,如今他的主要谋生职业是做体育用品的批发代理

●与泥塑的渊源

没有一点美术功底的吴德寅,很小就细心观察,善于动手。上小学时,他看见家里新发的两块肥皂放在窗台晾晒,那时肥皂刚发下来都是软软的,需要晾晒放干之后才便于保存。他却把软软的肥皂拿过来,捏成当时戏剧里“莫愁女”的形象。他也会用粉笔雕成小人儿的模样,摆成一排,有各种各样的造型。

泥塑作为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目前出土的文物有浙江河姆渡文化出土的陶器和河南出土的泥猪、泥羊。汉代丧葬习俗把陶俑作为陪葬物品,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唐代杨惠之被誉为“雕塑圣手”,有“道子画、惠之塑”的称赞。到后来,宋代的泥塑开始趋向于平民化,更贴近生活。

吴德寅从小在胡同长大,更是钟爱老北京的古朴与悠闲。他认为,老北京的风俗市井文化,用素泥泥塑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来表现尤为贴切,更能体现出它的京味儿。因此,吴德寅的作品多是市井人物泥塑,表现了老北京各色人物、五行八作:商贩、店主的伶俐;车夫和靠力气吃饭人的辛苦;艺人的艰辛;王公贵族的奢华。

标签:北京文化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