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马尾巴”里炸年货

2015-02-05来源 : 互联网

转眼间,农历马年就剩个“马尾巴”了。

炸豆腐、做豆条、蒸碗肉……农村已陆陆续续地开始忙碌着炸年货。2月5日,丰台区花乡看丹村为全村1329个院落,每个院送去了喷香的蒸肉、酥脆的排叉、圆润的四喜丸子、金黄色的炸豆泡、薄厚适度的豆腐片,让村子里提前弥漫起浓浓的年味。

走近看丹村大食堂,还没进屋,就能闻到油锅飘出的香味。进进出出的志愿者正忙着制作包括四喜丸子、豆泡、豆片、排叉等的“年货大礼包”。20位村民组成流水线,切肉、搅拌、分装、入屉……忙而不乱。谈笑间,热气腾腾的蒸肉揭锅了,香喷喷的四喜丸子在大柴锅中发出滋滋的响声。

“快过年了,村里很多人忙着上班,没时间准备年货,我们就制作了北京人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6道菜,让村民共同感受看丹村的年味。”62岁的张丽华是志愿者召集人,她说,“农村过年炸年货的习俗流传已久,老辈儿人说,人活一遭就像是油锅里滚一遭,让这些年货们替咱们遭了罪,明年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大半个月前,张丽华和村干部就开始采买猪肉、面粉、食用油等,还从村里选出了23名身体健康、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当志愿者,一同烹制年货。上岗前,志愿者在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统一进行了体检。村委会还按照面食、油炸、搬运三个不同岗位,给志愿者配置了3种工作服、3种手套和口罩、帽子,**食品安全卫生。

村民郭兰明听说村里要招募炸年货的志愿者,立马报了名。“小时候家里穷,都盼着过年吃点儿好的解解馋,觉得全年*幸福的一个月是腊月,*幸福的**便是腊月里大人们炸年货的那天。”她回忆说,一进入腊月,村里家家户户开油锅炸年货,肉丸子、豆腐泡、饹馇盒……大人们想着法儿,为过年多备几样菜肴。村子的大街小巷都飘溢着浓郁的菜香和油香,让人觉得年越来越近,正喜庆地走进村子,走进家家户户,走进大人小孩的心坎里。

郭兰明回忆说,炸年货这天,不用大人叫,孩子们必会早早起床,搬着小马扎安安稳稳地坐在厨房门口。家长将刚炸好的丸子用小碗端出来。孩子们每人一根筷子插着丸子,吹两口气,咬一小口,有滋有味地品尝。各家各户炸的年货很讲究,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郭兰明说,她们烹制的年货,基本都依照农村的老法儿制作,寻回往昔的老味道。

与此同时,看丹村辖区7个村民小组正忙着发放年货,东北大米、桶装食用油、新出锅的炸年货……家里有老人腿脚不利索的,工作人员就推着小车送货上门,将这份“看丹年味儿”传达到每户家庭。此外,村里还为225位7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了喜庆的大棉袄和红围巾。老人们甭提有多开心了。

今年85岁的卢世英老人,穿上村干部送来的暗红色绒面暗花棉袄,更显得精神矍铄。再尝一口酥脆的炸排叉,老人满意地点头说:“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年味却觉得越来越淡,吃上这炸年货,年味又寻回来了。”该村党总支副书记惠振敏介绍,村里为了让老人的新衣穿着合适,前期进行了走访、量身,把每个人的尺码、型号做了登记,**老人们穿得舒服,吃得高兴。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