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上一搪瓷碗沸水,放入面饼闷10分钟,撕开纸包的作料拌匀,“吸溜吸溜”吃出一头汗,舌尖荡漾着浓浓的海鲜味儿。这样吃上一袋龙潭海鲜方便面的情景,让我们恍若回到上个世纪。如今,您要想再尝尝龙潭方便面的香气得跑趟远郊,北京城内大小超市再难见它的身影。而*近,密云工厂又传来即将拆迁的消息。
面香不怕巷子深 七里八乡来进货
冬日,烟囱在缓缓地冒着白烟,位于密云县河南寨镇**北300米的龙潭方便面厂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小麦香。门卫郝大爷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自言自语:“过几年这地儿就拆咯,搬到哪里去还不知道呢。”“那拆了以后还有龙潭卖吗?”“这谁知道。”郝大爷叼着烟杆迎着来进货的货车。
“来进货了您?有日子没见了。”“家那边没货了,这不赶着就过来了么。”从父辈开始,就从河北承德往返几百里地来进货的老谢跳下车,裹了裹大衣,“装满这车,下午我再来拉一车,冬天卖得快啊,涮锅子都爱吃这口!”干嚼着车内一袋揉碎的龙潭海鲜面,老谢一脸欣慰,“我打小就吃这个,那会儿我爸来这进货,现在老爷子下岗了,我就顶上来。这么多年了,龙潭还是这个味儿。”他咕噜咕噜灌了一大口水,抹了抹嘴,“还是喜欢干嚼着吃,一路过来就指着这个做干粮,一袋管饱。”
在立水桥附近做食品批发商生意的小石也特意赶来运货。“我打听了好久才找到这龙潭的厂子,现在我开小商店,这次来搬十几箱回去,城里头见不着这东西。”说完石先生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卧个鸡蛋煮面,这天儿吃着还暖和,我媳妇儿是密云的,她怀孕了,成天念叨着要尝尝小时候的龙潭,我得多囤点货。”
愿得一颗龙潭心 员工白*不分离
“我18岁就进厂,那是北京城刚兴起方便面时候,龙潭是第二家厂子,那是密云的招牌啊!日本进口的自动化机器,工资比任何一家厂子都高,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进来呢。那会儿要买袋龙潭得拿两张粮票换呢!后来更是‘一面难求’,想要买箱龙潭你得托人。”50岁的李师傅已经在龙潭工作了30多年,他回忆,现在厂房面积不如当年一半大,和李师傅同时进厂的同事当初有百余人,现在留下的只有不到40人。
52岁的韩师傅说起当年建厂时的盛况,脸上满是自豪,他边说边搓着手起身招呼来进货的老顾客,又拿出不锈钢的饭盒和一袋龙潭,把面饼放在饭盒中,浇上刚烧开的沸水,闷好。“那会儿逢年过节串门,满大街的后车架上都绑着箱龙潭方便面,拿出去倍儿有面子,当初口号叫‘龙的传人吃龙潭方便面’。”说罢,韩师傅揭开饭盒盖,一股浓浓的小麦香弥漫开来,撒上作料拌了拌,便成了一顿饭,“你别看市场上方便面种类越来越多,**子做得那么*,惦念咱龙潭的也不少,都是从小吃到大的主儿。这个味道,清淡。自己产的面自己吃着也安心。”
家住密云河南寨镇的吴师傅已经在厂子里度过了20多个春秋,“不瞒你说,我家那位当初就是在厂子里上班认识的。”刚说完,吴师傅便嘿嘿笑起来,一起吃饭的几个工人嬉笑着推搡他,“老吴就爱跟人提这个。”“那会儿不讲自由恋爱,都是介绍的。以前厂子还叫佳乐食品厂,一说小伙儿是佳乐的员工,小姑娘都愿意。”吴师傅点起根烟,缓缓地说:“当时我制面饼,她在汤料间,那次媒人介绍见面,结果喝大了,后来她给我下了袋龙潭,作料都没加,就卧了个鸡蛋,吃得我出了一身汗,胃里倍儿舒服,心里也暖和。”吴师傅笑称,一袋龙潭就让他认定了老伴儿,“我们这些老员工就是因为有感情干了这么多年。”
不换包装不换汤 **就是**
下午4点钟左右,工人们交接班,厂内一下变得热闹起来,大家聊的多是关于拆迁的事儿。眼看来往进货送货的车源源不断,大家看着擦肩而过的货车都在低声嘀咕,“看来今儿仓库又能腾空了,照这样儿,厂子就不会给拆了吧。”“有人吃这口儿,厂子就倒不了!”“回头囤几箱,以后要真吃不着了还真不适应。”
仓库里还码放着近千箱龙潭海鲜面,瓦楞纸的原木色包装,绿色封面印着一碗配有海鲜、鸡蛋、西红柿和青菜的图案,没代言,没广告词,90克的细条面饼掂在手里很显分量,调料包是白色复写纸包装,只此简单一包,海鲜味。“30年了,我们就没换过包装,**就是**。”北京龙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程云凯说。
三十年龙潭风雨路
“一路很坎坷,有关龙潭的故事现在也就少数老北京还知道。那时候咱叫‘北京佳乐食品厂’,龙潭海鲜面是主打品牌,当年建厂就是要搏一把,让方便面行业在中**起来。”程云凯笑着说,从1984年起北京才正式建方便面厂,“开始有40家,后来受外来品牌入侵相继倒闭,到如今只剩咱龙潭一家了。”
之所以给方便面起名叫“龙潭”,是因为原佳乐食品厂建在清朝行宫的旧址上,相传是**每次去承德避暑歇脚的地方,院里有口井,**喝的水都从这里打上来,因此*初方便面便取名“龙潭”。“咱这方便面可是沾着皇气儿的亲民价格,就1块。”程云凯戏称。
1997年,程云凯机缘巧合被指派到佳乐食品厂任职,“没想到自己能当上厂长,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说起这些年的历程,他满脸骄傲,“那会儿的龙潭全北京知名,市长都来咱们这小厂子视察,北京城内供不应求,分分钟*光。”当时厂子产量也小,“*忙的时候三班倒,早中晚不休息,需求量太大了。” *后只能忍痛放弃北京城内市场,退守郊区,“从那时候起,北京城内就很少能看到龙潭方便面了。”
龙潭也尝试开发过新的口味,但无奈均以失败告终,“现在我们索性就还做海鲜味的,做到**就够了。”之所以能一直坚持到现在,老员工们都戏称这归功于员工和厂长“一样的倔强”,喜欢的人自然口口相传,“能玩儿出什么新花样,**子就是靠着质量在拼,龙潭这30年就没出过质量问题。”
如今都传言厂子要被拆迁,厂里120多号员工都有些不舍,“千万别倒,密云的老企业没剩几个了,几十年不容易。”程云凯提起拆迁的事儿也是眉头一皱,“近十几年我们转战各地市场,好不容易落下脚又要拆,只能再申请新厂址。”说罢,他又狠狠地嘬了一口烟,“厂子在,龙潭就在。不管怎么样,都得把这个牌子继续下去!”
网友回忆这个味道
原味唾液:作为方便面的翘楚巨头,密云龙潭方便面经久不衰,数十年如一日,得到一致好评。记得上大学时平谷一个壮汉舍友在探讨美食时竟从书包里掏出一袋龙潭方便面并赞不绝口,他的梦想就是如果龙潭方便面包装上的大虾要是真的就好了。如今想起来也是一段佳话。
泥锅泥碗儿泥滚蛋:调味包和小时候吃的完全一模一样,拿起来一闻,顿时有种穿越的感觉。
Xiaolaotou:龙潭方便面,还是那个味儿!纸箱还是那么古老,包装依然那么亲切,料包还是纸的,环保啊!打开还是有浓浓的虾米的味道,好吃哦。
sean19831006:我小时候是吃龙潭牌方便面长大的,虽然和现在的方便面比,它只有一包作料,但那种香味永远无法忘怀,80后对此都有感触!
狐绥绥:这是我小时候吃的东西啊,目前在南方都没看到过。很怀念那味道,清淡,口齿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