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峪村“乡土举业”记

2015-02-27来源 : 互联网

在北京市西南的丰台区,在丰台区西南的长辛店镇,在长辛店镇的西南,有一个村,名叫李家峪村。

这个距离市中心直线距离仅有20余公里的小村子,属浅山丘陵地貌,多沙坡地,与不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比,是典型的“乡土世界”。

这里的村民正在上演着朴实动人的“乡土举业”记。

大枣上了互联网找来市场

李家峪村产枣,全村有30多个品种。

去年9月,枣获得丰收,但丰收却让几家种枣大户愁得睡不着觉。

前些年,一些单位收购枣;这两年要靠自己找市场。枣一成熟,如果几天不卖出去,就会落到地上烂掉,一年的辛苦就都白费。

“眼瞅着,那叫愁啊!”65岁的种枣大户李德水向千龙网记者提起那时景,仍有点“担惊”,“当时甚至都想,来年干脆不种枣了。”

草莓香“惹”****点赞

与李德水的枣园一路之隔,是一片白色的大棚区。

“北京金潍多有机草莓李家峪基地”——门口的牌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在这块主牌子的旁边,还挂着“北京市土肥站实验**基地”、“丰台区农业技术**站实验基地”、“丰台区植保植检站实验基地”、“辽宁农学院实习基地”等9块牌子。

“小山村藏宝呵!”千龙网记者带着好奇走进基地“探秘”。

金潍多基地建成于2010年,占地面积105亩,共有16个草莓大棚。金潍多基地负责人葛正维领着记者去看他的金潍多88号草莓大棚。刚进大棚,一股带着些许清香的水气四处散发,个头饱满、娇艳欲滴的草莓在阳光照射下泛出点点红光。大棚中间,有一只蜂箱,不时地从里面跃出几只蜜蜂翩飞到成熟、不成熟的草莓周围。

葛正维介绍,基地执行无害化生产标准,提倡节能环保的栽培管理理念。草莓所用土壤和别地**不同,一半是土一半是泡发的黄豆,不仅环保,而且可以让黄豆的养份输入给草莓,靠天然养份增大草莓的个头。

记者按照葛正维的指导,摘下几颗草莓品尝,还没入口,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咬上一口,一股甜水充溢口腔。

聊起种苗产量的话题,葛正维很自豪地说起一件事。有一位日本**到北京开会,称日本的草莓亩产量是中国的三倍。散会后,他就把这位**请到李家峪村,向其介绍,这里的金潍多288号、88号亩产量分别可达8000和10000斤以上。日本**再三追问,也没能“套出”金潍多的草莓**,但信服地把自己的话“收回”了。

2012年,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在北京市昌平区举行,金潍多草莓获得参展资格,来自35个国家的草莓**高度赞誉。这些**还特地来到李家峪,就为了到大棚里亲自品尝一下金潍多草莓。

区镇两级**部门得知消息,共同帮忙想办法,试着在互联网上发信息,**、微博全用上。

法*的芽子落乡土开始生根了

62岁的白玉俭也是一名种枣大户。到白玉俭家,记者原本是冲着种枣话题去的。

白玉俭很兴奋,向记者讲述着“种枣辛苦、网络帮大忙”的故事。在一旁的56岁老伴王凤荣有点“不服气”,快人快语:“我现在比他忙,除了种枣,比他还多了一份工作呢!”

王凤荣的“另一份工作”是当村民代表,是31户村民与村委会的“联系纽带”。农户有啥事*先想到她,村委会有啥事也*先想到她,她就在村民与村委会之间跑来跑去,忙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村里办了张《李家峪村报》,编发的是村里的新鲜趣事和农业技术知识等信息,每期印刷出来后,王凤荣就将村报送给自己联系的村民。

过去,李家峪村也有村民代表,可不是村民选出来的。这两年,村民代表改由村民选举。“咱是大家伙选上来的,代表的是大家伙的利益。”王凤荣说,有时也觉得挺累,赶上农忙时,谁家有事找她,她连饭都顾不上吃,“但再累,也要对得住大家伙的信任。”

“李家峪是大家共同的家,把家管好,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村民自*,就要发挥好村民自己的作用。”村党支部书记杨云飞告诉千龙网记者。

一个村就像一个社会,大小事多。村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光讲“情”,很多事难以公平,得靠“法理”。

2014年,在外做生意、见过大世面的杨云飞当上村支书后,“问计”村委会主任杨书吉,两人在“依法*村”理念上一拍即合。于是,杨云飞从航天三院请了一位律师做村里的兼职法律顾问,村子里房屋土地出租、村民诉求,律师都会过来给参谋一下。

53岁的杨书吉对“依法*村”有很深的体会。他在2001年当村主任时,当时村风不是太好,村民私搭乱建、不上班领工资、用水用电不交钱现象突出,去解决时,一些村民就急。杨书吉想了个“招”,先用村里的钱垫付给供电局,然后把不交钱的村民告到法院。这么一来,还真管用,不交钱的村民没几天就把钱交上来了。

当天晚上,李德水就接到多个问询电话。他开始以为人家打电话只是问问,可没成想,第二天一早,不少在城里上班的人趁着周末就开着车到李家峪了。

李德水的枣园就在村口,附近的麦秀农场很开阔,可以停车。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德水一脸兴奋:“为了让大家有秩序停车,我还当了一回停车指挥员呢!小车一辆接一辆挨着放,把农场都给停满了。”

没几日,10多亩地1000多棵树上的鲜枣就卖光了。李德水收入20多万元,还获得了“枣王”称号。

正是立春时节,李德水领着千龙网记者去看他的枣园,只见满山坡有成年人手臂粗的枣树排成了行,每棵树的上段枝节还裹上了一小段塑料布。李德水告诉记者,给树枝缠上塑料布,是因为不久前才给树动了一次小手术,树枝上的皮要用小刀剥开一圈,这样才能让养份留在枝头。

说起种枣,李德水像是一个农业**,剪枝、环剥,阳光和水份如何结合,头头是道。

“别人买我的枣是信任我,我要种更好的枣给人家。”李德水说,“等过了年,辛苦又要开始,但也更有奔头了。”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