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麟——八十载京胡情缘

2015-04-10来源 : 互联网

每星期五、六,张叔麟一大早都要换乘两次公交车,赶到北京大学“未名”票友社和护国寺京剧票房参加活动。


演出前张叔麟反复**音准,一丝不苟。为了**演奏和伴奏的品质,他亲手改进完善了从乐器行买来的调音器。


 

八十载与京剧结下的不解之缘,早就使张叔麟凭借京胡演奏在北京票友圈里打出了名号,每每参加北大“未名”票友社的活动,只要张老的琴声一起,他便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人物。


张叔麟一生两件宝贝相伴左右,一个是京胡,另一个就是乒乓球拍。张老从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运动,除了专业水准的京胡演奏,打乒乓球也达到了健将级别。现在闲暇时,张老还会兴致不减地挥上几拍。


排练中若有生疏的曲目和唱段,张叔麟一定会跟着多年来积攒的京剧磁带和唱片反复练习几十遍,揣摩唱腔,直到拉出*纯正的味道。

一推开护国寺京剧票房的门,嘹亮高亢且极富穿透力的京胡声扑面而来。距离活动时间还有十几分钟,不少票友已经拉开架势准备表演了。年过九旬的张叔麟刚进门,就被主持人拉着为票友伴奏,先是一出《凤还巢》,紧接着又来了一段《红灯记》,*后一个音符刚刚落地,叫好声就响了起来。

尽了兴,张老这才慢慢走到旁边的座位上,喝点水,欣赏着票友表演,偶尔和四座熟人说上几句话。

“这孩子有点儿天分,要干这行儿也行。”80年前,谭派须生**余叔岩的琴师王瑞芝对学京胡的“旁听生”张叔麟如此评价。这句话,让这名12岁的少年满心欢喜。

张叔麟出身书香世家,偏偏打小就迷上了京剧。“那时京剧的社会地位很低,父母一再反对我学京胡,担心我太痴迷京胡而荒废了学业,真的入了这行。”为了不让父母忧心,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去茶社“偷师”。

“我**个真正的启蒙老师应该是王瑞芝。”王瑞芝不仅是余叔岩的琴师,还曾是“一代冬皇”孟小冬的琴师。当年,王瑞芝在茶社收徒授课,张叔麟就在一边旁听。时间一长,王瑞芝开始注意这个天分很高又勤奋爱学的少年,虽然没有拜师,但他也会指点张叔麟一些拉京胡的技法。

考入北京大学后,父母一度放松了对张叔麟的约束。如此,他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出入票房,结交专业琴师和京剧名家。这段大学时光给了他充分的自由,让他能够继续拓宽自己的京剧视野,探索京剧魅力。

大学毕业后,张叔麟的工作始终没离开铁路,退休前是*****工程师。但他对京剧和京胡的痴迷却始终未减。

在票房中,他遇到了很多专业的京剧演员和琴师,结识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这其中就有梅兰芳的琴师姜凤山。姜凤山告诉张叔麟,为演员伴奏时眼睛不能只盯着自己的手指,而要时刻注意配合演员的口型变化拉琴,与演员配合默契才能将京剧的魅力****地表现出来。

“接触了不同流派的表演风格,比较不同流派的唱腔和味道后,我发现自己更喜欢梅派所表现的意境,渐渐地专注于学习梅派伴奏的风格。”张老回忆道,每学一个唱段,自己总要跟着唱片一遍遍练习,转弓、抖弓、捻弓;揉弦、掸弦、颠弦……根据不同人物、情感、旋律、节奏、气氛,摸索指法和弓法等演奏技巧。“有时,为了学好一个曲目,要跟着唱片反复练习几十遍,直到拉出*纯正的味道。”张叔麟解释说,京剧*重要的是要味儿正,不论是唱腔还是伴奏都强调 “有味儿”,这就好像全聚德的烤鸭、月盛斋的酱羊肉,只有***的东西味道才*正、*醇。

岁月轮回中,张叔麟成长为一位能拉出一手地道的梅派伴奏的“老资历”,在北京票友圈里渐渐打出了名号。经朋友**,他曾被**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录制《梅派京二胡艺术特色》,也曾通过选拔,参演**电视台主办的全国京剧琴票群英汇。有时也有梅派演员慕名拜访,请他为自己说戏。如今,92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周自己乘公交车,去北京大学“未名”票友社、护国寺京剧票房参加活动。

有人曾劝张叔麟入行从事京胡表演,并断言凭他那带有老唱片味道的京胡演奏,肯定能成为有名的琴师,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京胡对我而言是个人爱好,如果把它当成职业,也许会失去很多乐趣。”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