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北京的老槐树和蝉鸣

2015-04-14来源 : 互联网

1976年4月29日,意大利青年马达罗作为“改革开放前夕**位被允许以私人身份来华采访的西方记者”来到北京,用相机记录了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如今,73岁的马达罗将自己1976年至1979年三年间在中国拍摄的照片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希望能找到照片中的有缘“片中人”。

昨日上午,记者在北京华侨大厦见到了马达罗本人,这是马达罗自1976年起第189次来到中国。他和记者一起分享了他关于北京的温情记忆。

想当初

“是时候准备行李去中国了”

马达罗自小就对中国这个“神秘国度”充满向往,他15岁那年,一个流动商贩载着一车书籍从马达罗家门口经过,马达罗看到一本有着奇怪书名的书,他当即买下来,那本书就是鲁迅的《阿Q正传及其他》的意大利文版。

自此之后,马达罗阅读了大量鲁迅的文章,他从那些文章里开始接触到中国人的形象。他*喜欢鲁迅的一个短篇小说《一件小事》,故事里讲到一个人力车夫不小心撞倒一位老人,在老人身体无恙且并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冒着被讹诈的风险车夫一直在帮助老人。马达罗说他很喜欢这个小故事,在他还没有来过中国之前,他通过这个小故事接触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中国百姓,“我特别想来看看中国的老百姓,看看他们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之后,距离马达罗*近的中国大使馆在瑞士。马达罗就与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工作人员保持书信往来,通过大使馆搜集关于中国的资料。 1975年10月,中国驻巴黎大使馆召开国庆招待会,马达罗前去参加,见到了时任***长的乔冠华。使馆工作人员向乔冠华介绍马达罗,乔冠华当时就握着马达罗的手说:“你是一个很认真的年轻人,是时候准备行李去中国了。”

之后,在中国驻巴黎大使馆的帮助下,马达罗顺利办理了中国签证。签证限定马达罗必须于当年4月15日至5月18日前往中国,*终,马达罗于1976年4月29日从巴黎乘坐飞机,辗转卡拉奇,来到了北京。

马达罗说,那时候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是十分封闭的。当时,西方媒体的整体态度非常**,那时候不允许写中国好,如果写了也会被其他媒体反驳。但是他仍十分盼望能够前往中国看一看中国百姓的生活。

话当年

马达罗:我*喜欢北京的老槐树和蝉鸣声

“这是一个我成长了30多年才**次来到的地方,但我一点都不陌生,像是回家了一样。”马达罗**次来到北京,却对北京的一切都感到熟悉,北京像是一个他许久没有来过的“老地方”。

马达罗的**次中国之旅由**旅行社人员接待,根据**旅行社的安排,每天8点翻译会来酒店接马达罗,之后便带着马达罗游园或采访。马达罗每日穿梭在北京大街小巷的时间是早上5点30分到8点,或下午5点多回到酒店后。“那时候安排给我的采访都是采访官方,但我对老百姓更感兴趣,我特别想去老百姓中间。”

说起40年前的北京城,马达罗说,那时候的北京城用一个颜色来形容就是“绿色”。“北京城对我来说是绿色的,像绿色的大海一样,我*喜欢北京的老槐树和蝉鸣声。”说着,他眯起眼睛,食指中指和拇指搓在一起放在耳朵边比划,嘴里发出嗞嗞的声音模拟蝉鸣声。“太美了,我喜欢站在胡同口,骑自行车的人从我身边呼呼地过去,胡同里有小孩跳皮筋、丢沙包,老槐树上有蝉在鸣叫。”

“当时北京的街道*大的特点就是干净、简单”,马达罗说,在来到中国前,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描述都是很乱很脏,但他来到北京后才发现**不是这样。北京的街道、公园都让马达罗感到干净清爽,设施都简简单单。

“那时候的北京人很穷,但很大方。”马达罗回忆说,虽然那时候的中国人对外国人很好奇,也常常不知道他手上的柯尼卡相机是什么,有时候还会有正在赶路的路人停下来好奇地打量他,但人们都很热情友好。马达罗在胡同里转悠的时候,总有老百姓请他进家里喝茶,给他把自己家的小吃摆在桌上,请马达罗尝一尝。“他们有点怕我,但对我很好,他们很穷,但很大方,过得也很舒服。”

当时,外国人来华只准许携带不超过10卷胶卷,也就是说,马达罗每次来中国,*多只能拍摄360张照片。“我很珍惜每一张照片的拍摄,我把这些胶卷都用在拍大街小巷的老百姓生活上。”

说现在

“我更怀念70年代的北京人”

北青报:和70年代相比,你认为北京的变化是什么?

马达罗:早期我来北京的时候,那时候北京饭店是全北京*高的建筑,在北京饭店上看北京,一片绿色海洋,周围全都是四合院,天空也很蓝。那时候除了北京饭店,*高的就是大街小巷的树了。但现在不一样,很多古建筑都被拆除了,非常可惜。

西方的媒体报道说,北京80%的古建筑都被拆除了,但我自己考察的结果不是这样,很多建筑不是被拆除了,而是被用于其他用途,比如变成了学校、办公室等。我认为,已经拆除的建筑无法挽回,应该保护好现有的建筑。

记者:这些变化确实很令人无能为力。

马达罗:90年代以前,我来北京会拍很多照片,但90年代之后我就很少再拍北京的照片了,因为已经建设得和其他大城市一样,失去了北京原本的味道。

记者:这40多年,你认为北京人有什么变化吗?

马达罗:老北京人的北京味儿的生活方式还保留着,虽然他们搬进了高楼大厦里,但我觉得这部分人的变化不大。但我更怀念70年代的北京人,那时候他们真的很穷,但热情大方,生活得很快乐,现在大家有钱了,却不如那时候生活得快乐了。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