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开始调研公交安全事故风险管理,为其中的风险项定级,并提出前段识别、中段排除、末段追责的风险管理模式。
该中心主任唐钧表示,公交安全事故的背后,存在风险项多、识别排除不及时等问题,这需要从风险管理层面来解决。“但国内在这方面做的很浅,处理事故往往就事论事,没有亡羊补牢。”唐钧说。
唐钧认为,公交安全事故的风险管理,应分前、中、末三个阶段进行。“前段主要解决风险识别与分析。”唐钧团队为此详细研究了公交安全事故的风险项,归纳其发生的源头、原因。这有助于识别事故风险,以提前排除隐患,降低发生概率。
如猝死这个风险项,他们研究确认发生的源头是公交司机,并将原因归为自致型。“前段识别出这个风险,中段就要排除。”唐钧说,他们将风险项分成高中低三级,提出以紧急处置、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来分别应对。
他们将猝死定为高危风险项,“这就需要公交公司紧急处理,如对司机定期体检,符合一定标准才准上岗。”
唐钧表示,风险管理的末段是责任追究。“目前,大部分公交安全事故发生后,追究的都是司机的责任。”他说,管理方也可能有风险排查不到位的疏忽,**如果没有制定安全标准也该被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