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法源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古老的名刹,唐时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今名。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正,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历史*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内供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两侧为四大天王。
法源寺坐北朝南,形制严整宏伟,六院七进。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内供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两侧为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上有乾隆御书“法海真源”匾额,内供释迦牟尼佛及文殊、普贤,两侧分列十八罗汉。观音阁,又称悯忠阁,陈列法源寺历史文物。净业堂内供明代五方佛。大悲坛,现辟为历代佛经版本展室,陈列唐以来各代藏经及多种文字经卷,蔚为大观。藏经楼,现为历代佛造像展室,陈列自东汉至明清历代佛造像精品数十尊,各具神韵,尤其是明代木雕佛涅盘像,长约十米,是北京*大卧佛。寺内花木繁多,初以海棠闻名,今以丁香著称,至今全寺丁香成林,花开时节,香飘数里,为京城艳丽胜景。
法源寺作为一座历史名刹,曾经历过许多**的历史事件。北宋末年,当金攻陷汴京后,掳掠了徽、钦二帝北上,就曾把钦宗拘禁在此。
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南宋遗臣、诗人谢枋得(1226--1289)抗元失败,遁隐建宁(今福建省建瓯县)唐石山中,后被元军所俘,押至大都(北京)。元廷多次命之为官,均坚辞不就。他病倒后就居住在悯忠寺,看见镶嵌在墙壁上的曹娥碑,泪如雨下:“小女子犹尔,吾岂不若汝哉!”后绝食而死,成为一代忠臣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