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观位于烟袋斜街37、51号,大石碑胡同6、8号。明天顺三年(1459年)建,明广福观。明代管理**道教的“道录司”曾设于此观,清雍正年间重修,改名孚佑宫。光绪九年(1883年)改建山门,**后又复称广福观。观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门、前殿、后殿及西跨院(名白云仙院)。
根据历史记载:广福观始建立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由彭姓太监所建,名“广福观”,清代雍正年间改名“孚佑宫”,**重修后**“广福观”名称。观坐北朝南,房屋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石门额上书“广福观”。前殿三间,中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殿五间,前有月台。西跨院为“白云仙院”,有山门、前殿、后殿及配房,观内有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广福观碑》、明成化元年(1465年)立的《诰命道士孙道御制文碑》和清光绪九年(1883年)立的《广福观改建神路碑》广福观属于道教宫观。明代设有掌管全国道**事务的**机构——道录司。**时期,道观住持孟明慧道长曾担任过华北道教总会的负责人。观内还曾设有民间消防组织“安庆水会”。广福观内供奉关帝、玄坛、财神及龙王。明代文人立东阳曾以“飞楼凌倒影,下照清澈底”的诗句,形容广福观建筑的宏伟。2007年底西城区**对广福观进行**,共腾退观内居民69户,并依据历史原貌进行了修缮。
山门南向,石额“广福观”,山门三小间,绘神像,设有“华久成衣铺”,西房一间,内“万文华局*饰店”。前殿(天王殿)三间,木额“太灵奇境”,内哼哈二将,里高丈二,东边童像二,立高六尺。西边童像,立高六尺,九头鸟一尊,高四尺,上像均为泥塑,木炉二。
第二北殿三间,木额“三清殿”。前为月台。内供三清像三尊,坐高八尺,莲花座高丈尺。泥塑金身,莲座及像刻工极细且又庄严。童像二立,高六尺,木像金身。大木漆五供一分,方铜炉一,木鱼一,铁磬一。**已未年八月十五募,永远供奉。广福观三清宝殿,东西配像二十四尊,均道士装。座高四尺五寸,泥塑金身,下半残露。大木供二分。东壁蓬莱,西壁仙境,四字墨拓。
东配殿三间,木额“崇玄殿”,内供通天教主一尊,泥塑金身。坐高二尺。童像二,立高六尺,泥塑金身。大木供一分。左右配像十四尊,泥塑,坐高五尺。内有八仙。南北各有东房三间,内一间供祖师一尊。院内葡萄一架,古槐一株。
西配殿三间,木额“法殿”。内供天师一尊,泥塑金身,坐高八尺,配像四,泥塑,坐高五尺。喜神、贵仲、财神等。又左右配像十尊,泥塑,高五尺。二郎、关公左右立。高六尺,泥塑。大五供一分。
殿南西房三间,又南房二间,北有西房三间。木额“清净无为”。乾隆丙午春二月中浣。北平陈逢尧。木联“书成蕉叶文犹绿,吟到梅花句亦香”。北房二间,木额养性北平万毓楷。院内小铁钟一,大清康熙五十二年五月造。
前殿石碑一,横置,**,龙箱座,额纂“大明诰敕”,天顺四年九月初四日。碑阴不见。碑身七尺五,宽二尺八寸,厚一尺,额高二尺,座高二尺五,宽四尺四,厚二尺二。
又北殿五间,木额“三官殿”,内供三官三尊,泥像三尊,座高五尺。木五供三份。大铁磬一,乾隆四十一年三月造,左右配像十四尊,泥像金身,立高五尺。东耳房二间,东西房各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