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动物胜过爱自己

2015-02-11来源 : 互联网

2月10日上午,诸多亲友赶到现场,参加芦荻女士的遗体**仪式发 摄/法制晚报记者 付丁

为了收养动物,她变卖了自己的房产;因邻居们的不理解,她被迫辗转搬家多次;因拖欠动物医疗费,她也曾被诉上**。作为国家一级社团——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的负责人,她的声望超过了协会的声望。2015年2月3日,86岁高龄的芦荻因病在北京去世,今天上午,她的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文德厅举行。

悼念 遗照上的她 仍怀抱小狗

今天上午,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荣誉会长芦荻女士的遗体**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文德厅举行。芦荻女士的儿女、亲戚、生前好友、她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同事前来为老人送*后一程。

**现场两侧摆放着亲友们送上的花圈,花圈上的挽联记录下芦荻老人令人感动的大爱和仁慈,也表达着送别者对老人无限的尊敬。**现场正中间摆放着芦荻老人生前的彩色照片,照片是亲友们专门挑选的,照片上的老人怀抱着雪白的小狗,小狗贴在老人的脸上,亲密无间。

芦荻的外甥女李女士专门从天津赶来,老人去世前的几天她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她眼圈红着对《法制晚报》记者说:“我老姨特别善良,对我们这些晚辈特别疼爱,本来一个大学教授退休后*也不少,儿女又都在国外,她可以生活得很好,可为了这些小动物,她几乎倾家荡产,亲人们不理解,后来有些人都和她疏远了,她牺牲太大了!”

得知母亲病危从美国赶回国的芦荻的女儿刘女士告诉记者,老人生前*放心不下的就是她那些救助的小动物,现在光在家里的小动物就有二三十只,他们必须要安排好这些小动物,好能让母亲能够安心地离去。

生平

年幼吟诵诗词 晚年种树赏花

芦荻曾经说,自己走上文学这条路,是在父母的引导下,尽管在她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但是父亲是清末的读书人,很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素养。那时,父亲会将芦荻扛在肩头,看着满园的杏花、梨花吟诵诗词。

小小的芦荻自幼就打下了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晚年的芦荻在自己的住所也种下杏树,每当开花的季节,她就打开窗子,让那绽放的花枝伸进屋子里来。

文学是芦荻的挚爱,是她一生追逐的梦。为了小动物,她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可是在闲暇的时候,偶尔也会想起久违的诗词,不禁热泪盈眶。想起自己家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日子。

如今,这些朋友大都远离了她。他们不能接受眼前这个头发凌乱、面容憔悴,拖着一条残腿,衣服上沾满猫毛和狗毛的芦荻,他们心中的她应该是沉稳儒雅、悠游闲适,在古典文学方面建树颇丰的大学教授。

“可是,如果我放弃了它们,还有谁来照顾它们”,几次曾经想要放弃的芦荻*终还是听从心的召唤,决定为了这些弱小的生命付出一切。

为动物卖家产 天天为*发愁

为了救助流浪动物,1992年,经芦荻多次呼吁并多处奔走,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终于在农业部和***批准下正式成立。

协会虽然成立了,但救助流浪动物的资金仍然没有着落。芦荻仍旧一如既往地将她的退休金、子女给她的生活费、变卖家产的*全部用在了小动物身上。不同的是,给她打电话送流浪动物的人越来越多。

在她位于人民大学静园的家门口,经常是她一开门,就会看到一个纸箱子,里面放着一只奄奄一息的小动物。

几十年与小动物为伴,芦荻学会了如何照顾它们。她的家里时常养着十几只小猫和小狗,她每天很早就起床查看生病小动物的身体状况,给它们身上抹药、打针、打点滴、用针管往嘴里喂药。

每天忙碌到深夜,她几乎是围着动物转。因为邻居们的不理解,她辗转搬家多次;因拖欠动物医疗费,她也曾被诉上**。

在海淀西玉河的一个村子里,一位佛**为她租了几亩空地,用来饲养协会救助的流浪动物。芦荻带领着几个工人盖起了几排狗舍,此外还有工人的宿舍、办公室等等。

到了2013年,陆续救助到这里的小动物达到了近千只。一位富有浪漫情怀、退休金不低的古典文学教授,在晚年为了从事流浪小动物救助工作,却变成了一位天天为*发愁的老人。

人物

芦荻,原名芦素琴,祖籍湖南,1931年出生于辽阳的书香门第,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参加过抗美援朝。朝鲜战争结束后,于1954年起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期间调往北京大学中文系。

晚年 爱是生命的主题

2013年,经常感到胸闷和头痛的芦荻被查出罹患肺癌,并转移到了头部。这个结果对于已有80高龄的老人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至此,芦荻无奈停下了每天忙碌的脚步,奔走于医院和家之间,但只要精神稍好,她还要去基地 ,看看那些每一只都叫得上名字的狗狗们。

在这一年,芦荻为了看病和支付基地的开支,卖掉了位于海淀区巴沟某小区一层的单元房,尽管在房子后面那不大的小院儿里,还有她亲自栽种的杏树和海棠树。春天,她总是喜欢折下一枝杏花,带着早晨的露珠将它插到玻璃瓶里,一直到开败。

如今,那杏花不知还在否?芦荻却永远也看不到杏花开了。

2014年11月开始,芦荻的病情加重。2015年1月中旬,她住进北京市海淀医院。2月3日,芦荻与世长辞。

芦荻的脑海中一直酝酿着几本有关古典文学的书籍,而为了这些小精灵,不得不搁置下。

对于保护动物的宣传工作,芦老师尤其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她希望青少年对于动物保护,关注的不只是善款的多少和是否参加过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多的是希望青少年对周围的事物多一份爱心,学会珍爱身边的一切,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所以,她坚持不让学生看到过多血腥、残忍的画面,站在一个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角度考虑,用行动证明着她生命永远不变的主题——“爱”。

故事

曾为毛泽东的陪读老师

1975年,时为北京大学讲师的芦荻被聘为毛泽东的陪读老师。

原来,毛泽东自1974年春天开始,视力减弱,被医生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毛泽东素来手不释卷,尤为爱读古代的诗、文、史。于是,当时有关部门从北大中文系物色人选。没几天,就送来北大中文系几位教师的档案,毛泽东说:“就让芦荻来吧! ”

原来,博览群书的毛泽东,读过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历代文选》,很喜欢其中的《触詟说赵太后》、《别赋》、《滕王阁序》。记忆力甚强的毛泽东,当时便记住了文章选注者芦荻的名字。

当芦荻第一次来到毛泽东身边时,毛泽东十分高兴,并亲切地问她:“你会背刘禹锡写的《西塞山怀古》这首诗吗?”芦荻随口背出了这首诗。毛泽东也很快地背出了这首诗。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毛泽东背完*后一句“故垒萧萧芦荻秋”时,芦荻顿时明白了,原来这是主席借这首诗的*后一句,幽默诙谐地将自己的名字说出,芦荻看到主席的紧张情绪逐渐平复了,对他的灵活思维和渊博知识也愈发佩服了。

“那时的感觉就像见着了至亲啊,反正我不知道我那种感受,就哭起来了,就在那儿站着流眼泪,当时也不敢大声哭,我就一直抽泣。”芦荻一生中经常回忆起进入中南海的过程,那令她终生难忘。

芦荻说,在她有生之年其实还有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出几本关于毛泽东与文学的专著,然而,羁绊太多,这个愿望一拖再拖。

尽管芦荻与毛泽东的见面仅有12次,但她却因此成为毛泽东身边*后一个陪读老师。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病逝。此时的芦荻,已经回到北大继续过着属于她的平静生活。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