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张”追梦老北京

2015-03-06来源 : 互联网

走遍各地的大小旧货市场,老张不为淘换珠宝玉器,而是为了搜集有时代记忆的老玩具。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他的收藏品已超过4000件。

“一定要建一个博物馆,展现老北京人的生活和故事。”54岁的“胡同张”张毓隽虽然已是满头银发,但他的想法20年来却一直没有改变。收集传统老玩具、花费十年时间塑成了百米长的“北京印象”胡同风情艺术作品,四处奔走筹建博物馆,老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把北京传统文化用鲜活的方式展示、发扬、传承下去,让老北京人永远都能找到自己的家。

卖糖葫芦的小贩、雪夜*行的外乡人、迎亲的花轿、路边的绒线铺……百米长的“北京印象”胡同风情艺术作品,可谓是张毓隽十年的心血,囊括了老北京四九城里有名的街道、胡同、***、老买卖、老行当以及种种生活场景。这样一套承载着浓浓老北京文化气息的艺术作品,由于暂时没有合适的场所展出,如今已被拆卸、封装,成了尘灰之下的记忆。

跟随老张来到家里的储物室,打开一个个封箱,立体的北京老街重现眼帘。*矮的小房子有25厘米高,*高的有1.2米,200多间商铺,300多个人物和车马道具,无一重复。老北京的风貌,老北京的习俗,老北京的市情,老北京的建筑,老北京的五行八作一一呈现。置身其中,让人恍如瞬间穿越**。

“现在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正在消失,城市变化是**一个样,为了能让人们记住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永远不忘北京的‘四九城’,我希望找到一种方式把老北京永远保存在人们面前。”张毓隽出生在东城区一条普普通通的胡同里,原本在邮政系统工作。尽管没什么美术基础,但却凭着心灵手巧和对老北京生活的热爱,自学了泥塑和绘画。并以自己的记忆和印象为艺术原型,以市井文化为题材,创作了大量反映胡同市井风情的艺术作品,“北京印象”就是他*得意的作品。

上世纪90年代初,张毓隽辞掉了铁饭碗,凭着满腔的热血,一门心思,想要建设一家博物馆,把胡同风情艺术作品和自己收藏多年的老玩具展示出来,让大家重温老北京的记忆。张毓隽的*特创意与执着的精神打动了丰台区卢沟桥地区的**。他们同意博物馆进驻宛平地区,胡同张老北京民间艺术馆终于在 2007年5月落成。

然而,北京人天生的仗义、热情却给他帮了倒忙,碰上个谈得来的同样是热爱北京文化的朋友,他竟可以分文不收免费为人家做活动。有时候算下来自己还搭进去不少*,一年下来,各项开销都成了他身上一个个沉重的负担。

2012年,由于资金缺乏,张毓隽一手操办起来的胡同张老北京民间艺术馆关门。对旁人来说,可能仅仅没有了赏玩的机会,对张毓隽来说,却失去了人生的梦想。也有人劝他不要搞博物馆,弄个旅游商品店*点*多踏实。但一家商店又能传承多少老北京文化,实现他心目中的北京梦呢?

暂时的困境没有动摇老张继续走下去的决心。“和学校谈,跟企业合作,总之,一定要把博物馆重新办起来。” 随着名声越来越响,很多慕名前来的社会组织、单位都想跟张毓隽合作,而他的*要条件就是一定要帮忙想办法把博物馆建起来。“要是实在没地儿,我就把自己家腾出来。” 老张早就想好了退路,“把城里的房子卖了,全家人都搬到郊区,腾出一两间卧室来办我的博物馆。这样,不必处心积虑担心各项开销,反而能踏踏实实让大家来参观。”

今天的张毓隽,还在继续为自己的梦想奔走着。他会来到社区,走到孩子们中间,把老北京的故事、老街坊的趣闻、收藏多年的老北京玩具一一展示给孩子们。他也想着要走进高校,创办一门**的专业,把胡同风情艺术作品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此时的张毓隽,这个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更像个顽童,为了传承老北京的文化乐此不疲。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